(资料图片)
“路灯架设在哪里,土地如何流转,大家有啥意见建议说一说”……近日,在山丹县霍城镇西关村“邻里小院”里,村社干部与群众面对面,你问我答,解疑释惑,共同商议解决村里的事务。
近年来,山丹县紧盯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探索创新“邻里小院”“议事广场”“议事长廊”等基层治理品牌,采取“板凳会议”“随机会议”等形式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治理”,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让百姓事有地方说
“‘邻里小院’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,通过听民声、纾民困、解民忧,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”老军乡党委副书记王彪表示,将进一步完善“邻里小院”工作机制,常态化召开邻里小院民情会、“板凳会”“炕头会”,通过干部问事、村民说事、集中议事等方式,将乡村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。
“邻里小院”按照就近、就地、就事、就便原则,设在群众“家门口”,充分发挥村民说事、议事、主事功能,以解决问题、服务群众为目标,从民生小事着眼、群众所需着手,让百姓事有地方说,理有地方讲,题有人解,难有人帮,切实达到“群众吹哨、小院报到”效果。截至目前,全县高标准打造“邻里小院”“议事广场”“议事长廊”30余个,均已有序开展议事活动。
在家门口排忧解难
“现在村里的大小事都可以召集党员群众在‘邻里小院’共同议事论事,人人都可以出谋划策,参与其中。”谈及村里议事机制,群众赞不绝口。
山丹县借助“邻里小院”“议事广场”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,在群众家门口汇聚起强有力的说事解题力量,鼓励大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想出解决办法,充分发挥群众各方面的才能与资源,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,让群众自主议事、平等协商、自我服务,真正得到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村里以社为单位推选老书记、老乡贤、老党员、法律顾问等组建“邻里小院”议事会,挖掘“小院”治理力量,通过上门走访、微信征求、电话询问等方式,实现党声传递、居民歇脚、民意收集,推动基层治理由“问题找上门”向“上门找问题”转变,形成良性互动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(新甘肃·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)
责任编辑:韩小月